原子币,作为虚拟货币领域的一员,自诞生起便引发了诸多关注,而其何时上市的问题更是萦绕在投资者心头的谜团。
原子币由北京原子恋科技有限公司推出,该公司于 2018 年 12 月成立,注册资本仅 200 万元。起初,原子链(ATOSHI)以免费注册吸引用户,实则账户激活需交钱并实名认证,通过这种方式收取 “人头税”。项目方还宣称原子币会 “升值”,承诺会员持有一段时间后出售可获上万倍收益,以此吸引人们囤币。在推广过程中,原子链采用了较为可疑的营销手段。例如,在原子商城,印上原子链 logo 的商品价格大幅高于市场正常价格,像不足 300 元的手表售价高达 3800 元,随后赠予消费者大量原子币弥补溢价,本质上是借卖商品之名行卖虚拟货币之实。
与诸多主流虚拟货币相比,原子币的发展之路显得颇为坎坷。以比特币为例,它作为虚拟货币的先驱,诞生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,逐渐被全球部分投资者和机构认可,交易市场从最初的零散个体交易,发展到如今在全球各大合规交易平台上线。以太坊同样如此,凭借智能合约等创新技术,构建起庞大的生态体系,在众多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中占据重要地位。2024 年 4 月,亚洲市场首批比特币现货 ETF 和以太币现货 ETF 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,标志着这两种主流虚拟货币在合规化进程中的重大突破。2025 年 6 月,全球第二大挂钩美元的稳定币 USDC 发行商 Circle 成功在纽交所上市,成为稳定币领域首家上市公司,股价首日表现惊艳,开盘涨 122.58% 。
反观原子币,截至目前,尚未有确切的上市消息传出。从监管层面来看,全球各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差异较大且不断变化。在中国,对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持严格监管态度,2021 年 9 月多部门联合发布通知,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一律严格禁止。在这样的监管环境下,原子币在国内上市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在国际上,虽然部分国家和地区对虚拟货币的态度相对开放,如香港在 2025 年 8 月 1 日生效的《稳定币条例》,为稳定币发展建立了一定的合规框架,但原子币要达到这些地区的上市标准,面临着诸多挑战。其项目本身的合规性存疑,此前通过传销式推广方式已引起监管部门和社会的关注。
原子币的技术实力与应用场景也限制了其上市步伐。与比特币、以太坊等具备成熟技术架构和广泛应用场景的虚拟货币不同,原子币在技术创新上乏善可陈,应用场景也仅局限于原子链内部的一些可疑商业活动,缺乏在更广泛金融领域或实际生活场景中的应用。这使得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,难以获得交易平台和投资者的青睐。
鉴于原子币项目本身的问题、复杂的监管环境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,其上市时间充满不确定性。投资者在关注原子币时,务必保持谨慎,充分认识到其中的风险,切不可盲目期待其上市带来的财富效应,以免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