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监管政策来看,2021 年 9 月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明确指出虚拟货币兑换、交易等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这意味着,无论是通过交易所、个人私下交易,还是借助所谓的 “场外交易平台”,将比特币换成现金的行为均不符合法律规定。正规金融机构,如银行、支付平台等,严禁为比特币交易提供服务,一旦发现账户涉及虚拟货币交易,会采取限制账户功能、暂停交易等措施。
实际操作中,所谓的 “比特币换现金” 渠道充满陷阱。一些不法分子搭建虚假交易平台,宣称能 “安全合规” 地将比特币兑换成现金,实则在用户提交兑换申请后,以 “缴纳手续费”“验证资金” 等名义骗取更多钱财,待用户察觉异常时,平台早已卷款跑路。2023 年,某地警方破获一起虚拟货币交易诈骗案,涉案平台以 “高额兑换” 为诱饵,吸引数千名用户参与比特币兑换,最终导致用户损失超 2 亿元。
个人私下交易同样风险重重。通过社交平台寻找 “买家” 兑换现金,可能遭遇诈骗 —— 对方收到比特币后拒不付款,或通过伪造转账记录骗取比特币。更严重的是,此类交易可能涉及违法资金,若对方的现金来源于洗钱、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,比特币持有者可能涉嫌共同犯罪,面临刑事处罚。2024 年,某男子通过私下交易将比特币换成现金,后因对方资金涉及电信诈骗,该男子被警方以涉嫌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立案调查。
从法律后果角度,参与比特币兑换现金,相关民事行为无效。若在兑换过程中产生纠纷,如比特币被骗取或现金未到账,受害者无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,只能自行承担损失。根据我国《民法典》规定,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,比特币兑换现金的行为显然符合这一情形。
国际上,即便部分国家允许比特币交易,其兑换过程也受到严格监管,需履行反洗钱、身份认证等程序,且汇率波动剧烈,兑换成本极高。但对于我国公民而言,参与境外平台的比特币兑换,还涉嫌资金跨境流动违法,违反外汇管理规定,面临外汇管理部门的处罚。